“凝心聚力 行稳致远”庆祝建校70周年,基层党建优秀典型案例展示(五)
基层党建优秀典型案例:管理学院党委
精准培育 铸魂育才
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摘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先进群体,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对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民族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管理学院党委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落实党委政治责任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两早、两定、两先”等一系列的制度、机制、举措破除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阻滞。在培养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入党教育组织引导“先一步”、发展路上制度保障“助一臂”、培养考察关键把住“政治关”的工作方法。学院党委委员、辅导员全员出动,全面深入细致开展新生入党教育启蒙,以“政治合格”为要,将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发展的要求和条件制度化、标准化,并抓住“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推荐两个关键环节,分类指导党支部制定和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形成人人争先创优、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少学生党员成为民族地区和地方基层的骨干力量。
一、背景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民族地区有效落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先进群体,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对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出,“注重发展边疆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党员,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给予倾斜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储备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高素质人才,对于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民族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央民族大学是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管理学院2010年-2017年历年党务统计报表显示,党员人数约占全院人数20%,少数民族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35%,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约占学生党员总数的39%。与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过45%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仍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教育质量相对落后地区,思想启蒙晚,对政治关注度较低,政治意识不强。第二,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思想不够坚定,入党积极性不高。第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不敢主动与组织交流,群众基础一般,导致错过、延误申请入党时机。第四,学习基础薄弱,常因学习成绩排名落后、挂科较多等原因,不符合推优条件。
二、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管理学院党委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巩固和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工作来抓,主动引导,分类培养,重点选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举措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破除发展阻滞,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
(一)早启蒙、早动员,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入党
学院党委将入党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通过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大讲堂、班会、新生职业规划课等平台、阵地,全面、深入、精准地开展入党教育引导。党委书记在每年开学典礼上讲党课、做思想动员。荣誉资深教授胡振华老先生以《感恩祖国和党的培育》为题为新生做专题讲座,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切身体会,感召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学院副书记、全体辅导员、支部书记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宿舍,面对面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党员发展程序、答疑解惑,从及早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等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热爱党、跟随党,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有效解决了“不知道要不要申请入党、不知道如何申请入党、不知道向谁申请入党”等少数民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党委书记李文娟 党委书记李文娟总结第十三期
给新生讲入党第一课 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曦辉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讲专题党课
(二)定标准、定原则,明确学生党支部优先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
2020年,学院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央民族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修订了《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条件和程序》《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发展对象的推荐条件和程序》,从推优条件和程序上,进一步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优先推优入党的原则:一是突出政治考察、日常表现,放宽对学业成绩、综测成绩的要求;二是明确班团推荐仅是考察学生群众基础的重要参考,不能简单以推荐结果作为推优的唯一标准。三是在团组织推优、支委确定人选时,在符合基本条件前提下,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原则上推荐比例应不低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制度机制上破除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能发展、优先发展的障碍,保证了发展质量。
(三)先推荐、先发展,指导党支部灵活制定发展计划
为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指标用好用足,学院党委在精准分析各党支部党员发展结构的基础上,分类指导支部制定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于其在学生中占比的支部,推优入党时可正常排序,不单列少数民族发展指标;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低的支部,单列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分开评议,单独排序,特别是符合条件的维吾尔族、藏族学生要充分保障、优先发展。这些灵活务实的工作方法,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班团推优环节上不占优势、党支部在确定人选时左右为难等情况不再成为难题。
三、基本成效
三年来,由于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向优秀的本科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连续三年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正增长,各项比例均达到或超过学校要求
仅2020年,就发展党员11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3人,占比45%,高于全院学生中少数民族比例(38%),本科生少数民族党员47人,占比59%,高于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50%)。特别是2017级旅游管理(藏语实验班)25名藏族学生,大学期间发展党员19名(正式党员7名和12名预备党员),发展党员占班级人数的76%。
(二)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形成了人人争先创优、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2020级新生入学不久就有近27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些学生刚过完18岁的生日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院最美逆行者2017级研究生刘广晗(回族),在2020年6月北京市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期间,毅然从家乡河北沧州逆行返京,回校支援工作。2017级旅游管理(藏语实验班)本科生宽正措,参加了第二届西藏旅游发展与旅游教育高端论坛并报告论文;多中措和桑扎交因学业优异,前者被保送到武汉大学继续深造,后者考上西藏大学研究生,她们都将成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后备力量。
各族学生参加国庆70周年重大政治活动
各族学生参加建党100周年重大政治活动
(三)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得到切实加强。
2019级研究生伊力尔江·哈力克(维吾尔族)是爱党护党为党的接班人,也是民族团结事业的践行者,他热心为各民族学生和群众服务,荣获2020年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19级研究生由振婕(满族)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团结服务同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学校首批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研究生党员标兵”。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带头参与党、团组织开展的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各类志愿服务,践行入党初心和使命,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伊力尔江·哈力克(中共党员,维吾尔族)作为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高校宣讲团赴新疆云南四川宁夏宣讲。
由振婕(中共党员,满族)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学校首批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研究生党员标兵。
四、启示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超、综合素质优异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组织内来,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学院在近年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和探索中,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组织引导“先一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等方面遇到困难,他们比其他同学更加敏感、羞怯、被动,适应周期更长。在培养过程中应多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方法,通过面对面入党教育宣讲、深度谈心谈话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与帮助,在讲真话、吐真情、交真心的过程中,回应学生关切,消除思想困惑,厘清错误认识,排除畏难情绪,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发展路上“助一臂”。党组织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特点科学制定发展培养制度和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发展要求的早教育、早观察、早考核的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党支部灵活制定发展计划,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把注意力从主要和别人比,转向和自己比,比学业进步、比团结守纪、比服务奉献,建立成长成才的自信心,不断坚定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
三是关键把住“政治关”。“政治合格”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把“政治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勇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入党的先决条件。在联系人日常考察、支部考察、预备党员考察和答辩等环节,重点了解学生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情况,使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奉献中华民族复兴伟业。